2010年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试卷
C.视网膜的作用是接收、转换和加工信息
D.大脑的作用看到环境景物
9.对第三段中生物光运动的理解,正确的一项是
A.光运动指光在生物体中的运动
B.多细胞植物不存在光运动问题
C.向光性是植物追随阳光的表现
D.趋光性是生物依附阳光的表现
10.对第四段中生物钟的理解,正确的一项是
A.生物钟是生物的内在节律系统
B.生物钟与光照变化毫无关系
C.生物钟与生物的空间定向有关
D.生物钟不因环境的变化而变化
三、阅读下面的现代文.完成11〜15 题。
什么叫做联想呢?联想就是见到甲而想到乙。甲唤起乙的联想通常不外乎两种原 因:或是甲和乙在性质上相类似,例如看到春光想起少年.看到菊花想到高节之士; 或是甲和乙在经验上曾相接近,例如;看到扇子想起萤火虫,走到赤璧想起曹孟德或苏东坡。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有时混在一起,“记得绿罗裙,处处怜芳草”两句词就是很好的例子。词中主人何以“记得绿罗裙”呢? 因为罗裙和他的欢爱者相 ;他何以处处怜芳草”呢?因为芳草和罗裙的颜色相 。
意识在活动就是联想在进行,我们差不多时时刻刻都在联想。听到声音知道说话的是谁,见到一个词知道它的意义.都是起于联想作用。联想是以旧经验诠释新经验,如果没有它,知觉、记忆和想象都不能发生.因为它们都得根据过去的经验。由此可知联想的作用广泛,联想有时可用意志控制,作文构思时或追忆一时记不起的过去的经验时,都是勉强把联想挤到一条路上去走。但是在大多数情境之中,联想是自由的,无意的,飘忽不定的。听课读书时本想专心,而打球、散步、吃饭种种意象总是不由自主地闯进脑海里来,失眠时越怕胡思乱想,越禁止不住胡思乱想。这种自由联想好比水流湿,火就燥,稍有勾搭,即被牵绊,未登九天,己入黄泉。由此可知联想的散漫飘忽。
联想的性质如此。多数人觉得一件事物美时,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。
在音乐方面.联想的势力更大。多数人在听音乐时,除了联想到许多美丽的意象之外,便别无所得。他们欢喜这个调子,因为它使他们想起清风明月;不欢喜那个调子,因为它唤醒他们以往的悲痛的记忆,钟子期何以负知音的雅名? 因他听伯牙弹琴时,惊叹说:“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,洋洋兮若江河。李欣在胡笳汉听到什么?他 听到的是“空山百鸟散还合,万里浮云阴且晴”。白乐天在琵琶声中听到什么?他听到的是“银瓶乍破水浆迸,铁骑突出刀枪鸣。”苏东坡怎样形容洞箫声?他说:“其声鸣鸣然,如怨如慕,如泣如泝,余音袅袅,不绝如缕。“舞有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。”这些数不尽的例子都可以证明多数人欣赏音乐.是欣赏它所唤起的联想。
就广义说.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,艺术创作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.因此就不能离开联想。但是我们通常所谓联想.是指由甲到乙,由乙而丙,辗转不止的乱想,就这个普通的意义说,联想是妨碍美感的。美感起于直觉.不带思考.联想却不免带有思考。在美感经验聆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,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,注意力不专一,使心思由美感的意象旁迁到许多无关美感的事物上面去。在审美时我看到芳草就一心一意地领略芳草的情趣;在联想时我看到芳草就想到罗裙,又想到穿罗裙的美人,既想到穿罗裙的美人,心思就已不复在芳草了。
联想大半是偶然的,比如说.一幅画的内容是“西湖秋月”,如果观者都不聚精会神于画的本身而任意联想,可以甲可以联想到雷峰塔,乙可以联想到往日同游西湖的美人。这些联想纵然有时能提高观者对于这幅画的好感,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,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因精神涣散而减少。
11.根据第一段的文意,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应该是哪两个词语?
12.第三段开头“联想的性质如此”是对上文的总结.请从笫二段中找出眹想性质的两个方向。(每个方面不超过四个字)
13.第四段中的“空山百鸟散还合,万里浮云阴且晴”、“银瓶乍破水浆迸,铁骑突出刀枪鸣”,都是诗人通过联想对对音乐的描绘,但前者突出的是 感受。后者突出的 感受。(6分)
14. 在第五段中,作者一方面认为艺术创造离不幵联想,一方面又说联想是妨碍美感的,这是否矛盾?理由是什么?
15.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,通过举例意在说明“联想大半是偶然的”.请你也举个和艺术作品相关的例子,证明这一观点。
四、阅读下面文言文,完成16〜18题。
卫懿公好禽,见觝①牛而悦之,禄其牧人如中士。宁子谏曰:“不可。牛之用在耕,不在觝。觗其牛,耕必废。耕,国之本也,其可废乎?臣闻之,君人者不以欲妨民。”弗听。于是卫牛之觝者,贾十倍于耕牛,牧牛者皆耕而教觝,农官强能禁。邶②有马,生驹不能则善鸣,公又悦而纳诸厩。宁子曰:“是妖也,君不司,国必亡。夫马,齐力者也;鸣,非其事也。邦君为天牧民,设官分职,以任其事,废事失职,阙③有常刑,故非事之事,君不举焉,杜其源也。妖之兴也,人实召之,自今以往,卫国必不多不耕之夫,不织之妇矣。君必悔之。”又弗听,明年,狄④伐卫,卫侯将登车,而和御失其辔;将战,士皆不能执弓矢,遂败于荥泽,灭懿公。
【注】①觝(dǐ:碰撞,相触。②邶(bèi):周代诸侯国,在今河南汤阴县南。③阙(jué):犹“乃”。④狄(dí):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。
(1)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(2)春秋时期,耕战是立国之本。从全文看卫懿公的私欲给卫国带来了怎样的后果?(用文中语句作答)
(3)卫懿公的灭亡具有怎样的历史教训?(用文中语句作答)?
阅读下面古诗,完成19-20题。
春 日
感谢您阅读2010年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试卷,本文出自:诚为径成考网,转载需带上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chengkao.cwjedu.com/yw1/4804/p2
- 温馨提示:
- 因考试政策、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,诚为径教育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异议,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!
上一篇: 2011年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答案
下一篇: 2010年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答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