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试卷
A. 陆龟蒙将“东作”注释为“春耕生产”,这表明中国古代很重视农业生产。
B. 在当代文化背景下,“东”与“春”的密切联系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。
C. 作者列举中国古代诗词的例子在表明,“东风”常常可以指代“春风”。
D.“东风随春归”意思是东风随春天而至,所以作者说可以用东风解释春风。
8.根据文意,下列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:()
A. 因为海洋的热容量总是比陆地大,所以空气总要从海洋流向陆地。
B. 从总体来看,中国的气候受太平洋、印度洋及北冰洋的影响很大。
C. 东南西北等地理方位的具体确认,是通过叙述者的位置来确定的。
D. 在中国,大兴安岭、阴山吉冈底斯山等,是有标志意义的地理名词。
9.下列理解和分析,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:()
A. 方位词“东”总是与季节词“春”互相替代,这是中国文化特有的现象。
B. 亚洲内陆和太平洋在热容量上的差异,使中国的东南季风出现在春夏期间。
C. 在古代中国,如果不掌握主导话语权,东南西北的方位指代就没办法明确。
D. 受东南季风的影响,农耕民族的文化逐步成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。
10.对于中国人把“春风”叫“东风”的原因解释,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:()
A.自然界的东南季风是中国境内春风发来源之一。
B. 中原在地狱辽阔的中国,长久拥有主导话语权。
C. 西南季风以及西北季风对中国气候的影响微乎其微。
D. 受农耕文化以及气候的影响,“东风”的说法比较广泛。
三、阅读下面的现代文阅读,完成13—14题。
想起她很突然,当时我正在外地,每天像陀螺一样不停的旋转,好不容易能够停下来,吃一顿悠闲的晚餐。闹哄哄的餐厅里,服务生们来来去去,端水送饭,仿佛是因为忙碌,他们的表现都是显得紧张又机械。很快,一位小伙子给我端来的饭菜,起哦对他友好地点了点头,说了声“谢谢”。小伙子愣了愣,随即又朝我憨厚地笑了一笑,轻快地去忙他的了。我的心情也变得轻快起来,也就是在那时,她仿佛就隔着一桌又一桌的人、隔着20年的时间走了过来。
她是我的同学李昕的母亲,我们只有过一面之缘。那次开家长会,来了五六十位家长,我们几个女生负责接待。十三四岁的女孩实在不懂得如何接待女人,只是把家长迎进来、让座位、倒茶水,稍有空闲,便凑在一起交头接耳、传递新闻。我清楚地记得,其中有一条是“李昕的妈妈是北京人,说话和咱们不一样,特别好听”。
我顺着她们的指点看过去:那是一位身材高挑的女性,衣着和发式都很普通,容貌也算不上漂亮。不过,她坐在那里就是显得与众不同,她偏偏没有说话,正在认真倾听另一位家长的高谈阔论。我们用幼稚发眼光结合自己掌握的词汇得出了一个一致的结论——所有家长中,李昕的妈妈最有风度。
有一个女生倒水回来,脸颊红扑扑的,她急切地问道:“你们猜,我倒水时,李昕的妈妈说什么?”还不等我们猜,她就迫不及待地补充说:“李昕的妈妈说,谢谢。”
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——20年前,在那样一个边远的小县城,我们当中有谁用过、听见过“谢谢”?没有。有谁仅仅为倒一点点水这样的小事情说过“谢谢”,当然更没有。“谢谢”,这在当时的我们听起来,是多么新鲜、多么温暖的词语啊!
醒过神儿来,女生们的倒水热情空前高涨,大家都争着抢着去拿水壶。另一个女生回来报告说:“是呀,我听见了,李昕的妈妈说:谢谢。”那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生,激动使她的脸色变得红润起来,一脸的害羞表情。
等轮到我了,我忽然觉得心跳得厉害。李昕妈妈面前的水杯已经满了,我听见她轻轻地说了一句:“不用了。”但我还是坚持着往里倒了一点儿,好在也没有溢出来。我清晰地听见她说:“谢谢。”我的脸“腾”地一下红了,摇摇头就匆匆走开了——那时,我还不会说“不客气”。
那次家长会后,瘦瘦高高的李昕就成了我们女生羡慕的对象。大家都在想,他的家庭应该是怎样的幸福啊!
20年过去了,曾经窃窃私语的女孩子们已经为人母了,不知道她们会不会像我现在一样,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,回想起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女性,但是,我知道,她们和我一样,从那时起,就在学着使用那个词语,学着使用那一类“有温度的词语”。
的确,词语是有温度的,就像我每每经历的一样,这是我人生中至深的体味。
11.文章从自己在外地的一次晚餐经历写起,有什么作用?
12.文中说,“李昕的妈妈最有风度”,如何理解这句话中“风度”一词的含意?
13.结合文意,概括作者对“有温度的词语”认识的三个阶段。
14. 联系社会生活,说说“有温度的词语”有哪些方面的功用。
四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15-17题
庚寅冬,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,命小奚①以木简②束③书从。时西日沉山,晚烟萦树,望城二里许。因河渡者:“尚可得南门开否?”渡者熟视小奚,应曰:“徐行之尚开也,速进则阖。”予愠为戏。趋行及半,小奚仆,束断书崩,啼未即起,理书就束,而前门已牡下④矣。予爽然,思渡者言近道。天下之以躁急自败,穷暮而无所归宿者,其犹是也夫?其犹是也夫!
【注】①小奚:这里指小书童。②木简:木板。③束:捆绑,下文的两个“束”是名词,为“绳索”之意。④牡下:上锁。牡:门闩,锁簧。
15. 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16.根据文意,渡者“熟视小奚”,注意到了什么?他为什么会作出“速进则阖”的推测?
17.作者反思渡者的话,得出了怎样的结论?
感谢您阅读2011年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试卷,本文出自:诚为径成考网,转载需带上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chengkao.cwjedu.com/yw1/4802/p2
- 温馨提示:
- 因考试政策、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,诚为径教育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异议,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!
上一篇: 2012年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答案
下一篇: 2011年成考高起点语文真题答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