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人之美,进学有为——学历提升!
搜题 > 高起点专科、本科 >  语文  > 阅读材料题

201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: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,不正确的一项是【】

来源:诚为径教育   时间:2020年09月17日

题目:【阅读材料题】

    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,人类的眼睛是最炯炯有神、引人注目的。通过眼睛,人们不仅能够观察外界,甚至能看出彼此的内心世界。为何人类的眼睛知此与众不同?在对比了人类与其他81种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之后,科学家得出结论:只有人类拥有比脸上及其他部位颜色更浅的巩膜——眼白。这个关键的解剖学特征加强了人类凝视的力量。而与此形成对照的是,其他灵长类动物都“隐藏”了自己的目光:它们有着暗色的巩膜,这使对方很难确定它们巩膜的边缘,因而难以猜测它们的视线到底投向何方。事实上,也正因为我们如此独特,我们的目光才具有更为丰富的含意。人类眼白的面积是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几倍,这使得我们可以通过眼睛来表示我们在关注什么,也可以轻易地辨认别人眼睛注视的方向。

    一直以来,人们都把眼睛称作心灵的窗口,由此可以看出眼睛在流露情感方面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。人与人的交往,有90%的非语言信息来自面部,眼、眉、嘴、鼻以及面部肌肉的细微变化,都会表达不同的含意——而眼睛则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。在眼球后方感光灵敏的视网膜合有1.37亿个细胞,将收到的信息传送至脑部。这些感光细胞在任何时间均可同时处理150万个信息。这就说明,即使是一瞬即逝的一个眼神,也能发射出千万个信息,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意向,泄露心底深处的秘密。现代研究发现,眼球底部有三级神经元,就像大脑皮质细胞一祥具有分析综合能力,而瞳孔的变化、眼球的活动等,又直接受脑神经的支配,所以人的感情自然就能从眼睛中反映出来。瞳孔的放大和收缩,真实地反映出复杂多变的心理活动。若一个人感到愉悦、喜爱或恐惧时,他的瞳孔就会扩大到平常的四倍;遇到郁闷、讨厌、消极的心情时,他的瞳孔会收缩得很小;瞳孔没有变化,表示他对所看到的物体漠不关心或者感到无聊。

    研究人员将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了比较测试,以观察头部与眼睛的运动对改变他们视线的效果究竟如何。实验结果表明,1岁左右的尚未进行语言学习的婴儿便会追随其他人的目光,而不是人脸面向的方向。因此,当一个大人头不动却只用他的眼睛表示他在看着天花板,婴儿也随着他看天花板。然而当大人闭上眼,把头扭向天花板的方向,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。非洲大猿(黑猩猩、倭黑猩猩、大猩猩)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,它们恰好遵循同我们完全相反的视觉追踪机制。当我们只用眼睛盯着房顶(脸朝前),他们一般不会跟着看。但是当人的脸朝着房项(眼睛闭上),他们便会跟着看过去。当我们使头和眼睛的指向不同时,我们便发现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地方了:人类对于目光的方向极其敏感。这恰恰是和我们亲缘关系最近的灵长类动物都不具有的本领。


【问题】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,不正确的一项是 【 】


A.研究人员之所以拿人类婴儿与类人猿进行比较测试,为的是排除成人思维的干扰。

B.类人猿的目光表现为追随观察对象的头部活动,而人类则是追随对象目光的方向。

C.只要大人闭上眼睛,然后不管他们头部会如何活动,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。

D.人类的眼睛优越于其他灵长类之处,就是能够更多地通过眼睛来传递信息和情感。


【参考答案】C

【考情点拨】本题考查了理解段落主要内容的能力。

【应试指导】C项中“人类婴儿都不会随着看过去”表述太绝对,原文为“婴儿通常不会随着看过去”。


小编推荐:登录诚为径成考在线题库,可通过手机随时随地刷题。点击进入》》201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在线题库做题


全国成人高校招生统考科目依据教育部颁布的《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》(2011年版)命题,点此查看》》更多高起点语文历年真题


诚为径教育成考频道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,有兴趣一起学习互助的考生可以【点此】进QQ群进行交流。

 

  感谢您阅读201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: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,不正确的一项是【】,本文出自:诚为径教育,转载需带上本文链接地址:https://chengkao.cwjedu.com/st/477

温馨提示:
因考试政策、内容不断变化与调整,诚为径教育网站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如有异议,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!

语文 - 最新试题答案推荐

学历问题咨询

咨询老师

诚为径教育为广大成考考生提供201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考试真题:对第三段内容的理解或推论,不正确的一项是,供考生查看。...

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用户协议 网站地图

联系地址: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南路123号华翼府A座2628
版权所有:湖南晨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  出版物经营许可证:第4301042021097号

免责说明:本站部分内容由诚为径教育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冒犯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